《三国演义》主要内容及重要故事
一、整体概况
《三国演义》大致分为黄巾起义、董卓之乱、群雄逐鹿、三国鼎立、三国归晋五大部分,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,以战争为主线,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以及魏、蜀、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,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,建立晋朝。
二、三国归晋
263 年,司马昭为建赫赫军功以做篡夺准备,命钟会、邓艾及诸葛绪率军伐蜀,蜀汉主将姜维阻敌于剑阁。邓艾经阴平直袭涪城,进逼成都,刘禅投降,蜀汉灭亡,史称魏灭蜀之战。
钟会、姜维意图叛变,被司马昭立即平定。不久司马昭去世,其子司马炎于 265 年篡位,曹魏灭亡。司马炎建立晋朝,定都洛阳,史称西晋。
270 年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叛乱,至 279 年方平定。司马炎此时开始伐吴准备,派羊祜守襄阳与孙吴名将陆抗对峙,派王浚于益州大造船舰。
274 年陆抗去世,次年羊祜提议伐吴遭贾充反对而作罢。279 年,王浚、杜预上书司马炎,认为时机成熟,贾充、荀勖等以“西北未定”理由反对,最终司马炎决定于该年 12 月进攻吴国,史称晋灭吴之战。
司马炎以贾充为大都督,兵分六路并进:
镇军将军、琅邪王司马伷自下邳向涂中方向进军;
安东将军王浑自扬州,向江西,出横江渡口进军;
建威将军王戎自豫州向武昌方向进军;
平南将军胡奋自荆州向夏口方向进军;
镇南大将军杜预自襄阳向江陵方向进军,尔后南下长江、湘水以南,直抵交广;
龙骧将军王濬,广武将军、巴东监军唐彬自巴蜀顺江东下,直趋建业。其中第六路军以水师为主,约 7 万余众,是灭吴主力大军。征募蜀中勇士和能工巧匠,修造世界上最先进的无敌战舰,长 120 步,可装载 2000 人,四面开门,船头画鹢鸟怪兽震慑江神。第六路军穿三峡出巴蜀,一路所向披靡,公元 280 年率先攻入建业,活捉吴主孙皓,完成三国归晋。
三、三国鼎立
三国(220 年-280 年)是汉朝之后、晋朝之前的历史时期,先后出现曹魏、蜀汉、东吴三个主要政权。
190 年,汉朝中央集权制度崩溃,军阀四起,天下大乱。208 年赤壁之战,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,奠定三国鼎立雏型。
220 年,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,定都洛阳,国号“魏”,史称曹魏,标志汉朝正式结束。221 年刘备称帝,定都成都,史称蜀汉。229 年孙权称帝,定都建邺,国号“吴”,史称东吴。
曹魏后期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。263 年,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,蜀汉灭亡。266 年 2 月 8 日,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,建国号为“晋”,史称西晋,三国时代结束,晋朝时代开始。280 年,晋灭东吴,统一全国,三家归晋。
四、著名故事
桃园三结义:《三国演义》开篇故事,刘备、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拜,以兄弟情义相连,共同拯救百姓,誓同生死,表达了忠诚、信义和团结的重要性。
三顾茅庐: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,因诸葛亮智谋过人、才能出众。第一次刘备希望他帮自己平定天下,三次后诸葛亮答应辅佐。此故事展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和诸葛亮的卓越才能。
草船借箭:周瑜设计让鲁肃借船、士兵和草把子给诸葛亮,利用曹操军令状借到 10 万支箭,显示了周瑜的智谋和诸葛亮的智慧。
三英战吕布:东汉末年各诸侯讨伐董卓,吕布出战,被关羽杀华雄后派来迎战,张飞和关羽追杀,最后关羽杀死吕布。此故事展示了吕布的勇猛和三兄弟的默契配合及团结力量。
空城计:诸葛亮驻守西城时,兵力不足面临司马懿大军进攻,他运用空城计,打开城门弹琴,成功吓退司马懿军队,充分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胆识。
《三国演义》全篇以战争为主,反映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转化,概括这一时代历史巨变,塑造了众多三国英雄人物,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演义经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