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三回:祢正平裸衣骂贼,吉太医下毒遭刑
一、人物介绍
1. 祢衡:个性恃才傲物,和孔融交好。孔融著《荐祢衡表》向曹操推荐,曹操封其为鼓手欲羞辱,却被祢衡裸身击鼓羞辱,后当众辱骂曹操,曹操遣其招降刘表,又被刘表送予黄祖,终因言语冲突被杀,年二十六岁,黄祖厚葬之。
2. 黄祖:江夏安陆黄氏族人,东汉时江夏黄氏为著名士人家族,刘表任荆州牧时出任江夏太守。初平二年四月,孙坚征讨荆州,黄祖迎战,孙坚击败黄祖后乘胜追击,黄祖败走逃至岘山被孙坚追击,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致孙坚中箭身亡,与孙家结仇。建安十三年与孙权交战败北被杀。
3. 董承:东汉末年外戚大臣,汉灵帝母亲董太后侄子,汉献帝嫔妃董贵人之父。初从西凉军,为董卓女婿牛辅部曲,护卫汉献帝东归洛阳后拜卫将军,受封列侯,建安四年拜车骑将军,自称领受衣带诏,联合多人密谋诛杀曹操,五年正月图谋泄露,诸人及董贵人全部遇害。
二、回目概括
1. 操绍招安张绣,祢衡当众辱操:操、绍皆欲招安张绣,张绣从贾怀计而降操,操不记旧怨。曹操欲招降刘表,孔融上表推荐祢衡。曹操待祢衡无礼,狂傲的祢衡遂将曹操手下文武尽数辱骂一番,曹操便令其为鼓吏以辱之。来日大宴宾客,祢衡先是穿旧衣击鼓为《渔阳三过》,继而又脱衣裸体,辱骂曹操污浊。
2. 曹操借刀杀衡,吉平下毒遭刑:怀恨在心的曹操命祢衡去劝刘表归降,想借刘表之手杀之。刘表看破曹操心思,故意不杀祢衡,而让祢衡去见黄祖。黄祖醉酒,不堪忍受祢衡的讥讽,终于杀死了祢衡。曹操总算达到了自己的目的,高兴不已。董承病,和太医吉平密谋,董承家奴向操告密。吉平在曹操的药中下毒,被曹操发现。操监禁董承、王子服等。曹操搜出了带诏并义状,欲废献帝立新君。吉平撞阶而死。
三、原著简介
《三国演义》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,全名为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,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,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,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 105 年的历史风云,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,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,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,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。
四、文学成就
1. 笔法变化:笔法富于变化,对比映衬,旁冗侧出,波澜曲折,摇曳多姿。以宏伟的结构,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,叙述得有条不紊、前后呼应,彼此关联,环环紧扣,层层推进。
2. 军事政治描写:最擅长描写战争,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,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,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,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。如官渡之战、赤壁之战、彝陵之战等,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,在写战争的兼写其他活动,作为战争的前奏、余波,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,使紧张激烈、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,疾缓相间。
3. 人物塑造: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,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,表现其思想性格。如在孔融劝阻下,曹操未斩刘、王二人。后曹操要起兵攻打刘备,孔融再次劝他,隆冬盛寒不宜打仗,可先劝降刘表、张秀。张秀归降曹操后,曹操派孔融去劝降刘表,孔融推荐祢衡,祢衡狂傲多次辱骂曹操,曹操借刘表之手杀之,曹操达到目的高兴不已。董承等人与太医吉平密谋下毒毒害曹操,结果被识破,曹操残忍杀害吉平等人,并将董承及其家人关进牢房。
五、解读第二十三回
曹操开始“设局”装病,没病装病引吉平上钩,吉平自以为得计,在药中暗中做手脚。曹操早已心中有数,故意拖延,看吉平还能耍出什么花招来,故意不服药,吉平连说用不着,其实是不敢尝。吉平知道事情败露,抢过碗想要强行灌曹操,曹操推药泼地,砖皆迸裂,该药毒性之烈。曹操还没说话,左右已将吉平执下,自然是早有布置,帐下埋伏着多名警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