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演义》:主题思想与创作特色
一、主题思想
人们对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对暴政的意愿。
民族思想的反映。
正统思想的反映。
二、创作特色
人物刻画:以三国争雄为题材,将帝王将相刻画成非现实的超人,如曹操是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,概括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诸多特征;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,具有丰富斗争经验、超人才智和冷静头脑,但也有被神化的缺点;关羽、张飞、刘备等人物也都有鲜明的形象与个性特征。
战争描写:重点描写了官渡之战、赤壁之战、彝陵之战三大战役,它们相似处是都以弱对强、都用了火功、结局都是弱者胜,不同特点在于斗争双方和面临情况不同,写来绝不雷同。
历史脉络:三国故事以魏、蜀、吴三国兴亡为纵线,约九十年兴亡史分黄巾之乱至赤壁之战、三国鼎立至诸葛亮病逝、此后至晋统一天下三个阶段,穿插魏、蜀、吴之间纷争,将各种战争和奇谋险计带出,形成完整大故事,传统章回小说结构使其首尾一贯,统一完整。
借鉴模式:借鉴编年体史书编著模式,以三国纷争历史进程为主线,王业兴废为焦点,将近百年历史故事有机组织,主要写三国时期政治和军事斗争,作者兴趣在于揭示各军事集团兴衰,如曹操和袁绍两大集团斗争,重点总结兴亡教训,顺民心、得人才、有谋略者得天下。
作者与时代:元末明初,社会矛盾尖锐,罗贯中作为底层杂剧和话本作者,了解人民疾苦,期望社会稳定,以东汉末年历史创作《三国演义》,尊刘抑曹表现封建正统观念,对黄巾农民起义有污蔑,人物性格缺少发展。
三、作者简介
罗贯中(约 1330 年-约 1400 年),名本,字贯中,号湖海散人,元末明初小说家,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作者,山西并州太原府人,主要作品还有《隋唐两朝志传》《残唐五代史演义》《三遂平妖传》《水浒全传》,尚存杂剧《宋太祖龙虎风云会》,被称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,其章回小说特色鲜明,分章叙事,分回标目,每回故事相对独立又前后勾连,开头引开场诗,结尾用散场诗,正文常以“话说”起首,情节紧要关头煞尾用“欲知后事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”套语,中间多引诗词曲赋作场景描写或人物评赞等。
四、创作背景
元末明初,社会矛盾尖锐,农民起义此起彼伏,群雄割据,朱元璋剿灭群雄后建立明王朝,期间人民流离失所,罗贯中生活在社会底层,了解疾苦,期望结束动荡,由此创作《三国演义》这部历史小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