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演义》中三国相关信息
一、三国疆域范围
蜀国:蜀汉疆域北至武都、汉中,东抵巫峡,南包云、贵,西达缅甸东部,略含今云南全省,四川、贵州二省大部,陕西、甘肃南部、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、越南西北部。平定越巂、益州、牂牁、永昌四郡之乱,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,加强了民族团结。三国时期疆域大致稳定,魏与吴、蜀间界线是长江与淮河之间、今大别山、湖北汉川至兴山一线、大巴山、秦岭,吴、蜀之间以今湖北西界、贵州务川至台江一线、广西西界和中越边界为界。
吴国:孙吴共有扬州、荆州、广州、交州四个州,疆域北至庐江郡(现江苏中部),南通日南郡(今越南中部),西达交趾郡(广西东部),东临东海,涵括现今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广东、湖南省完整地区,以及江苏、广西、安徽、湖北省和重庆、上海市,还包括现今越南的北部地区。
魏国:曹魏疆域主要在曹操时大幅发展,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,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,北至山西、河北及辽东,与南匈奴、鲜卑及高句丽相邻,东至黄海,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,以寿春、襄阳为重镇,西至甘肃,与河西鲜卑、羌及氐相邻,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、河西一带,以长安为重镇。立国后原有 87 郡及十二州,有司隶、徐州、青州、豫州、冀州、并州、幽州、兖州、凉州、雍州、荆州(占东汉荆州北部)、扬州(占东汉扬州北部)。
二、三国具体地点
魏国:占据中国北方大部分领土,东至辽东一带,西至甘肃,南至长江,北至长城,都城为洛阳,今河南洛阳。
蜀国:占据今四川、重庆、贵州、云南一带,以及陕西和甘肃的一部,都城为成都,今四川成都。
吴国:占据包括湖北、湖南、江苏南部在内的东南各省,最南到达广东、广西和今天的越南,都城为建业,今江苏南京。
三、三国历史进程年表
220 年,曹丕篡汉称帝,国号“魏”,史称曹魏,三国历史正式开始。
221 年,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,史称蜀汉。
222 年,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,孙权获得荆州大部。
223 年,刘备去世,诸葛亮辅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。
229 年,孙权称帝,国号“吴”,史称东吴,至此三国正式成立。
263 年,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,蜀汉灭亡。
265 年,司马昭病死,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,建国号为“晋”,史称西晋。
280 年,西晋灭东吴,统一中国,三国时期结束,进入晋朝时期。
四、三国鼎立相关地图
208 年,赤壁之战后,刘表势力消亡,曹操、孙权、刘备三家分割荆州。
215 年,刘备夺得益州,曹操控制汉中,孙权势力遍布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,三国鼎立局面初步形成。
234 年,汉献帝刘协去世,汉朝从名存实亡走向彻底灭亡。
241 年,魏国兼并辽东公孙家族,蜀汉取得汉中,吴国因关羽失荆州而有所得,三国大势力各自扩张。
263 年,魏国司马昭派钟会、邓艾、诸葛绪分三路南征益州,导致蜀汉灭亡。
五、三国人物占领区域
魏国曹操:占据北方,置司、豫、兖、青、徐、凉、雍、冀、幽、并、荆、扬等州。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;幽州地境达于辽东;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、淮河分别与汉、吴相接,户六十六万余,人口四百四十余万。
蜀国刘备:主要拥有益州,汉中,南蛮等地(今四川及云南、贵州北部、陕西旧汉中府一带)。
吴国孙权:扬州、交州、荆州南部,是现在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湖南的全境,湖北、江苏、安徽的南部,以及河南的一小部分。
需注意,三国曹操、刘备、孙权占领的地方不是固定不变的,以荆州为例,其治所多变,东汉早期在汉寿,后王睿迁至江陵,刘表又搬到襄阳,刘琮举州投降后被曹、孙、刘三家瓜分,三家归晋后治所设在江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