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演义》相关信息
一、成书朝代
元末明初,罗贯中创作了这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。
二、主要内容
描写了从东汉末年(190 年)到西晋初年(280 年)近 100 年的历史风云,以战争为主线,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,以及魏、蜀、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,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,建立晋朝。全书大致分为黄巾之乱、董卓之乱、群雄逐鹿、三国鼎立、三国归晋五大部分,在广阔背景上上演了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,且编者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。
三、描写战争特点
1. 战争多样化:上百次战争包括陆战、水战或水陆混合战,形式多样,如水淹七军,有攻战、守战,伏击战、偷袭战,阵地战、游击战,主将比试、两军混战等。
2. 军事行动与政治策略相结合:曹操南侵为统一大业,刘备联吴抗曹为立足并振兴汉室。
3. 战争胜负系于智谋:胜负关键在于运筹者智能,能否采纳善计良策、判断敌情、分辨忠奸、冷静处事。
4. 着重写人,略写战争过程:吸收《左传》描写战争经验,详写谋略,略写战斗,详写占上风者和将胜者,通过几场交锋塑造人物性格。
四、作者相关
罗贯中(约 1330 年-约 1400 年),元末明初小说家,名本,字贯中,号湖海散人,山西并州太原府人。他一生著作颇丰,主要作品有剧本《赵太祖龙虎风云会》《忠正孝子连环谏》《三平章死哭蜚虎子》,小说《隋唐两朝志传》《残唐五代史演义》《三遂平妖传》《粉妆楼》,与施耐庵合著《水浒传》,代表作《三国演义》等。他生于元末明初封建王朝时代,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,正史无记载,仅在明代无名氏编著的《录鬼簿续编》中有记载。其作品中体现出博大精深之才,主张国家统一,热爱中华民族,弘扬民族传统美德,痛恨奸诈邪恶。
五、流行朝代
从成书至现代,《三国演义》一直很出名。罗贯中将陈寿《三国志》写成小说形式,让大众易于接受,但也因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让很多人误读三国历史,造成谬论。毛本《三国演义》修改较多,个人不太喜欢。
六、历史时期界定
书中大部分时间处于汉朝末年,公元 190 年起,中央衰弱,地方割据,历经数十年混战,到 220 年曹丕废汉称帝,东汉结束,221 年刘备称帝建蜀,229 年孙权称帝建吴,三分之势持续四十余年,263 年蜀灭亡,265 年魏亡,280 年吴亡,天下归晋,这段近百年历史称为“汉末三国”或“三国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