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演义》主要内容及情节梳理
一、时代背景与历史长剧
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群雄纷争,魏、蜀、吴三国相继崛起,成鼎足之势,直至最终都被西晋所灭,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、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。
二、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
罗贯中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、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,刻画的近 200 个人物形象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、曹操、关羽、刘备、赵云等人。
三、精彩的战争描写
官渡之战:曹操与袁绍对峙,曹操善于运用战略战术,以少胜多,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。
赤壁之战:孙刘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,诸葛亮、周瑜等的智谋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充分体现,战争描写波澜起伏、跌宕跳跃,读来惊心动魄。
彝陵之战:刘备为报关羽之仇,举兵伐吴,东吴陆逊以逸待劳,火烧连营,刘备大败。
四、主要人物及故事
桃园结义:东汉末年,张角发动黄巾起义,官军闻风丧胆。刘备、关羽、张飞在涿郡看招兵榜文时萍水相逢,一见如故,遂在桃园对天盟誓,结拜为弟兄。刘备为兄,关羽次之,张飞为弟。
三英战吕布:董卓欺主弄权,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,吕布出关挑战,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。
曹操谋刺董卓: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董卓,恰遇董卓叫吕布去挑好马赐给曹操,曹操跪下谎称献刀,借机脱身。
煮酒论英雄:曹操在朝延上作威作福,许田打围之时对献帝无礼,皇帝密召董承入宫,授以衣带诏,教图曹操。刘备参与此谋,曹操煮酒论英雄,刘备以畏雷之说巧妙掩饰。
官渡之战:建安四年(公元 199 年),曹操在陈留起兵,发矫诏声讨董卓,前来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。曹操以少胜多,大破袁绍,势力逐渐扩大。
三顾茅庐:荆州处,因刘表次子娘舅蔡瑁与刘备争权,两番设计陷害刘备。刘备跃马檀溪,大难不死,得水镜先生司马徽点拔,闻卧龙、凤雏之说。次日路遇徐庶,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,即卧龙先生,并许下终生不为曹操献计之誓。刘备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,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。
赤壁之战:曹操书信至江东,威胁孙权投降,共擒刘备。孙权派鲁肃过江探虚实,诸葛亮借机入东吴,舌战群儒,智激周瑜,使得孙权决计破曹操。在柴桑,周瑜起五万兵,与曹操 83 万大军隔江对峙。周瑜使蒋干中计,误杀蔡瑁、张允;又两番斗智输给诸葛亮,最终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。
三气周瑜:周瑜乘势到南郡,与曹仁交战,中曹操之计而重伤。诸葛亮坐收渔利,夺下南郡。不久又陆续攻占荆襄诸郡。周瑜定下美人计,诱刘备过江成亲,以此为饵扣押刘备,却被赵云一次次粉碎计谋。次年刘备逃回荆州,周瑜追至,中诸葛亮之计,箭创复发。回柴桑后定下假途灭虢之计取荆州,再次为诸葛亮识破,回柴桑后性命垂危,高叹“既生瑜,何生亮”而亡。
夺占西川:益州刘璋处,别驾张松密画西川图本欲献曹操,却被逐出。回川时受刘备盛情款待,感动不已,终为刘备献上取西川之说。刘备入川后与刘璋反目成仇,交战之中,孙尚香被孙权派人骗回江东,副军师庞统死于落凤坡。
巧取汉中:张飞起兵攻瓦口关,大战张郃,最终胜利。诸葛亮又智激黄忠,使其两番建立奇功。定军山一役,黄忠斩了曹操爱将夏侯渊。曹操起兵报仇,大军闻赵云之声而丧胆,进兵过程中曹操借故杀害了杨修。诸葛亮几番设计,使曹操兵退斜谷,至此东川亦为刘备所得。
汉室末路:曹丕当权后,折服了前来争王位的曹彰,又欲害曹植,逼其作诗。刘备义子刘封因不曾发兵救关羽,被刘备处死。
七擒孟获:汉建兴三年(公元 225 年),南蛮王孟获造反,诸葛亮亲率五十万大军,采用马谡心战为上、兵战为下之策深入云南。擒了孟获后因其不服而释放,此后汉军渡过泸水,多次与孟获交战,先后对孟获七擒七纵,最终孟获感恩,誓不再反,南方之乱平息。
司马专政:魏曹睿后期,政治开始衰落。辽东公孙渊起兵造反,司马懿出兵剿灭。曹睿病危,将曹芳托付于司马懿而病逝。曹睿死后,司马懿诈病赚曹爽,夺了曹爽的兵权。魏嘉平三年(公元 251 年)司马懿病逝,其子司马师、司马昭独揽朝政,魏国名存实亡,大权尽归司马氏之手。后高贵乡公曹髦在位,司马师病故,曹髦因对司马昭由惧到恨,驱车率众臣与司马昭决斗,反被司马昭杀死。
偷渡阴平:汉将姜维第九次伐中原期间,司马昭派钟会、邓艾分兵入蜀。钟会终夺取汉中,在定军山遇诸葛亮显圣,嘱其不可妄杀生灵。邓艾与生命作赌,偷渡阴平小路,最后成功。姜维知汉国灭亡,假意投降钟会,两人合谋除掉了邓艾。然而举事之时,由于机谋泄露,钟会死于殿上,姜维亦自尽身亡。
最终,司马炎一统三国,建立晋朝,天下皆归司马掌控。《三国演义》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,人物性格在《三国志》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进行了再发挥,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,又根据明朝社会实际情况进行了夸张、美化、丑化等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