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志》与《三国演义》之比较
一、性质差异
《三国志》:西晋史学家陈寿撰写的史书,六十五卷,包括《魏书》三十卷,《蜀书》十五卷,《吴书》二十卷,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,以历史为基础,接近真实,仅记录历史发生的情况,无“表”“志”等固定结构。
《三国演义》: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,描写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,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,有文学色彩,为塑造人物会进行虚构和艺术加工。
二、作者不同
《三国志》:西晋史学家陈寿。
《三国演义》:元末明初的罗贯中。
三、内容区别
《三国志》:记载三国时期的史料,主要记载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。
《三国演义》:以三国为背景,以西晋史学家陈寿写的《三国志》为蓝本,加以润色创作,有很多虚构情节,如三战吕布、五关斩六将等。
四、文学体裁差异
《三国志》:国别体。
《三国演义》: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。
五、创作年代差异
《三国志》:创作于 280 年 290 年(西晋时期)。
《三国演义》:创作于元末明初洪武年间。
扩展资料
《三国志》最早以《魏书》《蜀书》《吴书》三书单独流传,直到北宋咸平六年(1003 年)才合为一书。当时魏、吴两国已有官修或私撰史书,如王沈《魏书》、鱼豢《魏略》、韦昭《吴书》,蜀国自行采集得十五卷,最终成书有史官职务因素。
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区别:真实度有差别,三国演义虚构多,文学色彩重,为人物铺垫;三国志以历史为基础接近真实,只记录史实。文章结构不同,三国志无固定结构,三国演义需考虑整体性、吸引力。还有人物性格方面,小说为塑造鲜明人物可能与历史有出入。
实际上,以三国为背景拍摄的电视剧,如《三国演义》和《三国》,虽有各自特点,但单纯按历史背景来说,并无多大区别,都是以《三国志》或《三国演义》为蓝本。